Lam Tai Fai College

南京文化學習交流之旅

林大輝中學於3月25至30日舉辦了六日五夜的「南京文化學習交流之旅」,並由校監林大輝博士和郭劍輝校長帶領本校師生60人參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,增進對國情的認識。

參觀歷史遺址、展館、電視台

南京乃中國四大古都之一,古稱金陵,享有「六朝古都」、「天下文樞」美譽。旅程中,師生們參觀了不少深具歷史價值的遺址,當中包括牛首山、靜海寺、孫中山紀念館、中山陵、中華門明城牆及總統府,深入了解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。

Image02

Image03

Image04

Image05

Image06

Image07

Image08

Image09

Image10

Image11

Image12

此外,師生更參觀了南京博物院,豐富的館藏令學生目不暇給,見證中華文明的璀璨。

Image13

Image14

Image15

師生親身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,透過聆聽倖存者傷痛的故事,明白到國家安全對人民福祉的重要性,了解到中國軍民在抗日期間展現守土衛國的堅毅精神,激發師生的愛國之情。「這次參觀我深刻體會到歷史不僅是一堆冷冰冰的文字和數據,更是一段又一段鮮活的故事。慶幸我們生活在安定的國家,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,希望大家都能團結互愛,世上再沒戰火,沒有硝煙。」中四學生陳盈漪衷心祝願。

Image16

Image17

Image18

行程更到訪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,探究南京城市規劃、經濟及民生發展。透過遊歷南京觀光夜市、搭乘畫舫夜遊秦淮河,以及閒逛夫子廟步行街,師生深入體會金陵文化,品嚐當地特色美食,欣賞活化古蹟,以及考察中國內地的「文化旅遊」。

Image19

Image20

Image21

Image22

在槳聲燈影的秦淮河美景下,學生溯洄於歷史及文化長河中,從眼前的人文風景,思考今昔變遷,激起歷史責任與文化使命。「南京乃中國文學之都,古老的城牆訴說著千年的歷史,而現代化的建築又彰顯著這座城市的活力與創新。走在街頭巷尾,我彷彿聽到歷史的回音,感受到文化的傳承。」中五學生郇樂動容地說著。

Image23

師生一行還參觀江蘇廣播電視總台,走進全媒體演播室、受眾測試實驗室等新聞節目製作場地,了解媒體人工作日常,認識電視製作及多媒體的知識。

Image24

Image24b

Image25

Image26

姊妹學校交流

行程到訪了三間南京中學,分別為: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、南京外國語學校和金陵中學。師生一到埗便受到了三所學校的熱情歡迎。

Image27

Image28

Image29

Image30

Image31

Image32

Image33

Image34

Image35

Image36

Image37

Image37b

兩地教師就教學進行專業交流,了解兩地中學教育環境、教學特色及辦學體制情況,組織及開展具特色的專業交流活動。吳名賢副校長表示,「廿一世紀人才需要學會學習,靈活運用共通能力。南京市學校透過跨學科學習建構共通能力,與林大輝中學課程與活動設計理念一脈相承。」

Image38

Image39

Image40

Image41

兩地學生亦結成對子,一起上課並分享學習心得,課後互贈禮物,同遊春意盎然的校園,加深兩地學生情誼。

Image42

Image43

Image44

Image45

Image46

Image47

Image48

感謝晚宴

林大輝中學在行程結束前舉行了感謝晚宴,與三所中學舉行「姊妹學校合作關係友好協議」簽署儀式,希望加強兩地學校之間的友好關係,期望日後組織更多學習活動。

Image49

Image50

Image51

林大輝中學同學當晚進行精彩的演出和真摰的分享,感謝南京市及姊妹學校的熱情接待。

Image52

Image53

Image54

Image55

Image56

Image57

校監林大輝博士表示,「希望透過交流和參觀活動令師生進一步認識南京市的歷史文化、教育情況、經濟發展、社會民生等,從而提升師生對國家的認同感、歸屬感及自豪感。此外,師生都能與姊妹學校保持合作交流,將教育優勢互補、協同發展,加深了解,延續與兩地學校的情誼,為推動兩地教育發展貢獻力量。」

Image58

Image59

Image60

全場一起合唱《朋友》一曲,憑歌寄意:與姊妹學校友誼深厚,將晚宴氣氛推向高潮。郭劍輝校長表示,「希望這次有温度的文化交流,能讓師生感受到兩地情誼深厚綿長,日後共同為國為港建設出一分力。」

Image61

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。師生們得以沉浸在南京的歷史文化氣息當中,見識到祖國的獨特及具魅力的一面,師生感到十分欣喜,表示是次交流活動成功促進對內地教育的了解,提升學與教的效能,增加對國民身分認同感與自豪感,期待日後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有所裨益的文化及教育交流。